外食為什麼不健康?讓我用某一天的午餐(雞腿排便當)來舉例:
蛋白質太少:依照體重與運動習慣,我每餐目標的蛋白質攝取量在60公克以上,也就是一餐要吃一個手大小的瘦肉才能達標。所以我買便當比較喜歡選雞腿,蛋白質相對比較多。即使如此,這隻雞腿排只有半個手大小,還是未達我的需求量。更別提三寶、蒜泥白肉、炒牛肉,這些蛋白質更少的便當了。
蔬菜太少:蔬菜熱量低、飽足感高、富含微量營養素,我給自己的目標是每餐兩拳頭大小的蔬菜。外食的便當如果能有一個拳頭,就已經謝天謝地了。
脂肪太多:飲食中的脂肪大多是隱藏起來的,藏在炸雞皮、排骨、白飯滷汁裡。好像每個便當裡面都有這些東西齁?其實我並不排斥吃脂肪,但想要減重的人還是得在減碳水與減脂肪中選一個。
碳水太多:我每餐大約吃1.5個拳頭大小的澱粉,如果在家我會吃一拳頭的水果以及一拳頭的澱粉。這不是很精確的算法,可是很方便。這份便當的白飯給我吃差不多剛好,但我可是83公斤,每週運動六天的人呢。如果是沒有運動習慣的50公斤女生,這樣的便當飯量真的太多了。
圖二這個餐盒是健康餐,再加點一份肉類(雞腿排與里肌肉)後,蛋白質的量足夠了,碳水份量剛好,沒有什麼隱藏的脂肪,只可惜蔬菜的量還是不足,我給這餐打80分。
之前一個月連續血糖監測的結果發現我對紫米的反應不良,如果能換成麵條或馬鈴薯、蔬菜再加一拳頭,這餐就能打到95分以上。
-
飲食控制好多面向,又需要高度客製化,常讓人不該如何是好。我一餐該吃多少?哪些東西可以吃?怎麼測量?怎麼調整?外食怎麼選?
這些問題都會在我的線上課程中詳細解說,並提供個人化、簡單又好操作的小訣竅。
http://go.sat.cool/3h4t45